主要簡介

新祖宮是乾隆年間由官方所創建,正門對聯描寫媽祖信仰與施琅(西元1621-1696年)、福康安的關係,這座清代由官方方出資興建、祭祀的官廟,至今用於媽祖出巡的54付儀仗中,執事牌還寫有「奉旨特察」與「文武官香」,都凸顯了曾有的官廟色彩。

現今所見的建築格局由前至後依序為山門、廟埕、拜亭與正殿,廟埕龍邊為兩層樓水泥造之聖德樓,廟埕虎邊為金爐與石碑。

正殿面寬七開間,明間神龕供奉主神天上聖母,鎮殿媽祖神像是一尊軟身神像,鎮殿神像之前為開基媽祖,開基媽祖神像左側供奉持日扇女官、捧印女官與順風耳,右側供奉持月扇女官、持劍女官與千里眼,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作身著官服的扮相。

左次間神龕供奉三官大帝,右次間神龕供奉境主尊神與龍王尊神。鹿港地區廟宇凡是建醮等重要法會有迎請三官大帝的習俗,因而新祖宮供奉的三官大帝是在約民國40年代因應信徒迎請所需而設。次間通過彎光門可進入稍間,左稍間分別供奉分靈媽祖神像,左盡間供奉太歲星君神牌,右稍間供奉文昌帝君神像,右盡間供奉註生娘娘與兩位婆姐神像。

新祖宮廟保存的文物有清咸豐元年(西元1851年)的石雕展耳馬槽方爐,以及清乾隆53年(西元1788年)福康安獻的「后德則天」匾、明治41年(西元1908年)辜顯榮獻的「表海揚休」匾,「表海揚休」匾記錄了辜顯榮向日本政府陳情將新祖宮歸還鹿港的歷史,年款的使用也反映了當時臺灣人的認同情節。另外立於廟外的「敕建天后宮碑記」、「天后宮田產碑記」、「重修廟宇碑記」、「重修天後宮碑記」,石碑的歷史橫跨清乾隆至清道光,為新祖宮重要史料。

與新祖宮媽祖信仰有關的民俗活動中,規模最大的是鹿港同安寮地區的迎媽祖,每年媽祖聖誕前至鹿港新祖宮與天后宮迎請媽祖神像展開為期2日的遶境,彰化縣政府在民國103年(西元2014年)公告「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」為民俗。  台 灣 宗 教 文 化 地 圖  

新祖宮中祭祀的媽祖神像為「軟身媽」,意即雖然頭手頸是木雕,但是身體是藤編,所以可以轉動手腳換穿衣服。另外,於媽祖兩旁的副神「金將軍千里眼」與「柳將軍順風耳」的神像為穿著清代官方正式服裝,是比較特別之處。由於是官廟,所以在清領時期時,每個月都會有官員負責祭祀。目前該廟保存有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的「敕建天后宮碑記」、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的「天后宮田產碑記」、嘉慶十一年(1806年)的「重修廟宇碑記」與道光十四年(1834年)的「重修天后宮碑記」等等四塊碑石,造成「鹿港八景」中的「新宮讀碑」。

正殿上方高懸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,由一等嘉勇公、太子太保、武英殿大學士福康安所立「后德則天」匾。   維 基 百 科